幼儿养育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托育知识 > 幼儿养育

入园焦虑|幼儿入园,到底要哭多久?

教师与儿童


[做眼中有光教师,育心中有爱儿童]



图片


每年九月,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一场“悲情大戏”——小班新生们紧紧拽着家长的衣角,哭得撕心裂肺:“我不要上幼儿园!我要回家!”而家长们一边心疼,一边又不得不狠心离开,有的甚至躲在墙角偷偷抹眼泪。

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,家长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:“我家孩子到底要哭多久才能适应?”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家长揪心的话题——入园适应期入园焦虑这些事!

01

1. 90%的孩子都会哭,但哭多久才算正常?‍

图片


先告诉大家一个扎心的事实:90%以上的孩子,刚上幼儿园都会哭。

图片

有的孩子是“暴风哭泣型”,从家门口一路哭到教室;

有的是“后知后觉型”,前几天开开心心,后来发现“原来要天天来”,才开始崩溃;

还有的是“间歇性发作型”,早上哭一场,玩着玩着忘了,午睡起来又想起来哭......‍

那么问题来了:到底哭多久才算正常?

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幼儿园老师的经验,孩子的适应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:

图片

阶段一:试探期(第1-3天)

图片

表现:部分孩子会被新环境吸引,甚至兴奋地和家长说再见;但更多孩子会表现出紧张、沉默,或短暂哭泣。

心理状态:“这里好像有点好玩,但妈妈不在,我还是有点怕。”

图片

阶段二:崩溃期(第4-10天)

图片

表现:哭闹达到顶峰!有的孩子会抗拒穿衣、拒吃早餐,到园后可能吐、尿裤子,甚至出现短暂“退行”(比如突然要奶瓶、尿床)。

心理状态:“原来每天都要来!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?”

图片

阶段三:波动期(第2-3周)

图片

表现:时而接受,时而反复。可能今天主动进教室,明天又哭闹。开始观察老师,试探规则。

心理状态:“哭好像没用...但这里到底安不安全?”

图片

阶段四:适应期(1个月后)

图片

表现:基本适应,能主动参与活动,偶尔早上会哼唧,但很快调整。 

心理状态:“老师对我挺好,小伙伴也好玩,妈妈放学就会来。

重要结论:

图片

80%的孩子会在2-4周内适应;

15%的孩子需要1-2个月(特别是敏感、慢热型宝宝);

5%可能长期不适应(需关注是否存在其他问题)。‍



02

为什么孩子会焦虑?揭秘三大恐惧源

图片


要解决问题,先要理解原因。孩子的入园焦虑,主要来自三种深层恐惧:

恐惧一:分离焦虑——“妈妈不要我了吗?”

3岁前的孩子尚未建立“客体永久性”概念。当父母离开视线,他们真的会以为“爸爸妈妈消失了”。这种恐惧堪比成人遭遇“被遗弃”的创伤。

典型案例:

小米入园两周仍每天哭喊:“妈妈你带我走!你是不是不爱我了?”直到老师让她每天带一张全家福,她才逐渐平静。

恐惧二:环境失控——“这里的一切都好陌生!”

家的环境是熟悉的、可预测的,而幼儿园:

人陌生(老师、同学);

物陌生(厕所、床铺、餐具);

规则陌生(要排队、要分享、要守纪律)。

典型案例:

男孩乐乐在家从不午睡,入园后因为被迫躺下,连续一周崩溃。后来老师允许他不睡但安静躺着,问题立刻缓解。

恐惧三:能力恐慌——“我不会做这些怎么办?”

很多家庭代劳过多,导致孩子:

不会自己吃饭/如厕;

不会表达需求(如“老师我想喝水”);

遇到冲突就崩溃(如被抢玩具)。

典型案例:

女孩糖糖因不敢说“要上厕所”,连续尿裤子三天。老师发现后定时带她去,两周后她就能主动举手了。

03

家长的正确做法:做孩子的“情绪港湾”‍

家长的态度和做法,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一个稳定、温暖的家庭环境,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,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。



在送孩子入园时,家长要做到“温柔而坚定”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,自己也忍不住掉眼泪,抱着孩子迟迟不肯放手,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。

正确的做法是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,告诉他们“妈妈下午会准时来接你”,然后果断地离开。有位妈妈发明了一个“告别仪式”:每天送孩子到教室门口,和孩子互相飞吻,然后说一句“妈妈爱你,下午见”。

这个仪式让孩子知道分离是暂时的,不到两周,孩子就不再哭闹了。‍





接孩子放学时,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反馈。

可以问问孩子 “今天在幼儿园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呀”“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吗”。

这些问题能引导孩子关注幼儿园里美好的事情,增强他们对幼儿园的好感。

一位爸爸每天接女儿放学时,都会和女儿一起回顾当天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开心事,然后给她一个小奖励。

一段时间后,女儿每天都盼着去幼儿园。

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,家长要做他们的 “情绪垃圾桶

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,回到家后难免会发脾气、哭闹。这时,家长不要指责、批评他们,而是要接纳他们的情绪。

可以抱着孩子说 妈妈知道你今天在幼儿园不开心了,哭出来就好了当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后,他们会感觉轻松很多。


家长就像孩子的情绪港湾,只有港湾足够稳固,孩子才能勇敢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。

04


幼儿园的助力:为孩子搭建“适应阶梯”‍

图片


除了家庭的支持,幼儿园的做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,顺利度过适应期。


图片

很多幼儿园会采用“个性化适应方案”。

对于特别依恋家长的孩子,老师会让家长陪园一段时间,然后逐渐减少陪园的时间,让孩子慢慢适应;对于喜欢玩具的孩子,老师会准备他们在家里经常玩的玩具,让他们在熟悉的玩具中找到安全感;对于喜欢听故事的孩子,老师会在入园初期多给他们讲故事,转移他们的注意力。‍



图片



图片

幼儿园还会注重“生活的延续性”。

在饮食方面,会尽量提供和孩子在家里相似口味的饭菜;在午睡方面,会营造和家里相似的睡眠环境,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、拉上窗帘等。

这些熟悉的生活元素能让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里找到一丝亲切感,减少他们的焦虑感。‍



图片



图片

老师会努力为孩子创造“成功的体验”。

在课堂上,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、表现的机会;在游戏中,会鼓励孩子大胆尝试,即使做错了也不会批评他们。

当孩子在幼儿园里获得成功的体验时,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,从而更愿意融入集体生活。

比如,老师会让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先尝试用勺子舀起一颗饭粒,当孩子做到时,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。‍



图片


幼儿园的这些做法,就像为孩子搭建了一个个适应阶梯,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适应幼儿园生活。

05


静待花开:给孩子成长的时间

图片
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就像花儿有不同的花期一样。有的孩子可能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,有的孩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,这都是正常的。



一位幼儿园老师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:

有个孩子刚入园时,每天从早哭到晚,整整哭了一个多月。

期间,家长多次想让孩子休学,但老师一直鼓励家长再坚持一下。

老师发现,这个孩子虽然一直在哭,但其实一直在偷偷观察幼儿园里的一切,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游戏、听老师讲故事。

一个多月后的一天,这个孩子突然停止了哭泣,主动对老师说“我想和他们一起玩”。‍


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入园适应只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小关卡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,相信孩子的能力。

不要因为孩子暂时的不适应而失去信心,也不要急于求成,强迫孩子去适应。

当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泣时,我们要知道,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
每一滴眼泪,都是他们走向独立的一步。

也许今天他们还在哭闹着不肯进幼儿园,但明天,他们可能就会笑着和我们说再见。


写在最后
图片

给孩子多一点时间,多一点耐心,我们终会看到他们在幼儿园里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
因为所有的艰难适应,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,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、独立。

在线留言方式:

预约课程

姓名:
地区:
联系方式:
预约时间:

联系我们

  • 品牌热线:4000231785
  • 联系电话:027-87332405
  • QQ:455832081
  • 联系邮箱:kf@hlsjy.com
  • 联系地址:重庆南岸区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 慧带娃客服微信